台北,毫无疑问,不会是一个exotic的旅行目的地,可是啊,短短四五天,这座城市居然让我有了非常强烈的——套用某座城市的广告语——来了就不想走的念头。当然,这种一屁股墩子坐下来了就不走的念头,我在伦敦有过,爱丁堡有过,佛洛伦萨有过,米兰有过,杭州更是每游必有,可是,过往这许多一闪念都比不上台北这次的强烈和持久,虽然,最后我还是毫无挣扎的登上了开往原点的飞机
是因为这里的故宫博物馆哦——来过之后总算踏实了,原来以前媒体网上书本里道听途说东拼西凑的所有的一切,并非国人对于汉文化自高自大的幻觉,真的是有实实在在的实物在眼面前的玻璃罩子里,配着扎实细腻的图文解说,一望而知背后耗费的绝对是非一日之功的稳扎稳打和执著心思——因为历经战乱我们这些后辈子孙为求一窥老祖宗全豹不得不环游四海玩拼图游戏,而我必须得说,看的最过瘾的还是在这里,这些解说往往从门外汉最容易忽略的细节着手继而以窥一斑而至全身的手法铺陈开来,深入浅出,声情并茂,即使如旅游团学生团四围乱窜嘈杂穿堂过,我想,他们也能多多少少感受到经历年月沉淀下来的润物细无声的美。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间博物馆,居然没有因为内里展品的量多质精而予人以压逼的堂皇感。所以,这才是我一直梦想在自己居住的城市里应该有的高兴时低落时寂寞时浮躁时能过去坐坐看看走走的博物馆
是因为此处民风亲善行礼如仪,那些在明国初年的影视剧里才能看到的欠身、作揖、拱手,以及一抬头一低眉间透着润朗的面相,在这座城市的街角巷尾比比皆是,——21世纪了哎,web2.0和iphone都普及了哎,没有钱毋宁死是主流的终极信仰了哎,金融危机、通货膨胀、阴线阳线、double dip这些专业名词怕是三岁稚儿都朗朗上口的时代了哎,原来有些东西还是基于某种神秘的力量被完好如初的保留了下来,且在这个崇尚尖锐尖峰的时代里还蛮滋润的存活了下来。与之可相提并论的,还有,汉文字里蕴藏着的诗性、典雅、隽用、清丽、委婉、千回百转,等等等等,在景区的介绍牌上,在某个社区小朋友的展示作品里,在街角小食摊的广告招牌上,不一而足,着实赏心悦目
当然也少不了大雅恶俗并存的文艺圈子、娱乐圈子。且好些时候,这两种看似南北极对立的秉性居然可以在同一个人的体内和谐共存相安无事,且受者也毫无精神人格分裂的症状,真真叹为观止。所以,我一直觉得把台湾和香港统称为港台文化,有失偏颇,香港就是香港,台湾就是台湾,再怎么揉捏,两者总是水油不相容
最后,这里,是唯一一个人在旅途中我真心实意饕客上身即使伤到肯定不是和我一个妈生的胃袋仍然在所不惜的所在——虽然,和别人相比,统计下来我的战斗力还是差了几个等级。还是秀一下咯,本次出游,入口之后至今仍有印象的共计:
- 101附近:黄金海岸胡椒虾——非常非常local的一个楼上店,岛上一个曾经在台北工作过数年的朋友的强力推荐,果然赞到不能更赞!
- 士林地铁站:葱抓饼,甜不辣,臭豆腐
- 师大夜市:灯笼卤味,盐烧鸡 (不是盐酥鸡),蚵仔煎
- 九份老街:阿婆鱼羹,古早鱼丸,赖阿婆芋圆,卤味外卖,豆干,鱼干,虾干
- 西门町:万国卤味,老天禄卤味,阿宗米线,炭烤玉米,西门红楼对街的烧仙草茶
- 龙山寺:老菱 (和上海的一样,非台湾特色,就是好多年没吃馋了),胡椒饼
- 淡水:阿婆阿给,阿妈的酸梅汤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 3 // 一咏三叹之ending》有3条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