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流行一系列直白的三字经,什么城会玩之类的,这一次这些词语并没有特别引申的含义,只一个长词条的简略指代,却照例流传的迅速又火热。我对网络流行用语并不特别反感,用在适当的语境下,的确很有平民化口语化的智慧和幽默令人击赏。我反感的,只不过是,使用这些流行语的主体们因为这些流行语的存在和普及而造成了这么一种很可能他们自身也没领悟到的误解,即对汉字的正规严肃使用的抛弃,他们的逻辑在于,这些流行语既然已经被高频广泛使用,那有什么理由它们不能被堂而皇之的用在正规严肃的书面语言中;并且,你看谁谁谁又某某某那些群众普遍认同和“文”字沾边的名人们不也在微博等这些社交公开媒体上时不时的来上这么一句半句吗?
我曾经非常困扰于这个问题,后来有一天我突然就想明白了,这种现象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这些网络流行语的信徒们,他们应该自识字以来真的只把文字当作沟通的工具而从未曾见过真正意义上“好”的文字,因此他们也无从辨别这些流行语里剔除了诙谐以外的糙乃是经不得时间的打磨的。 并且正因为他们的不曾见识,他们还一直被名人们给蒙骗了,以为那些文化名人,——我举个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例子,好像高晓松,他常在自己的微博上时不时显摆下这些网络新名词,而他之前的一系列脱口秀节目也很戏谑的口语化,——对于文字一道的眼界和格局也就和自己一个层次了,也不去细想想人引经据典的把本来很复杂的事情理顺了用妇孺皆知的平铺直叙说开来,这背后是要读了多少正儿八经的书来垫底的。这和着装规范还蛮类似的道理,本来正装和便装甚至休闲装各有各适合的场合,而有些人对于文字的运用,直接就是把一套休闲服穿着来回穿梭于各个场合,贻笑大方尚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