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

前段日子搬家,因为书都被早早的打了包,而且体力支出一旦强过脑力支出太多我从心里直到嗓子眼儿都会闹得慌,正巧的大宝要上岛,我就手贱的买了三本畅销书托她人肉快递一回

都翻完了。读后感,高度浓缩起来说,真是,名副其实的,畅销书。搓揉碎了掰开来说——

看见
我看过一两期柴静的专栏节目“看见”,一两年前的事儿了。现在又看了这本书。首先,我想说的是,柴静,作为一名记者,她当然很拼很努力,这么些年下来也有相当的专业积累在,她愿意发掘这些做起来显而易见并不十分顺畅的主题呈现给观众从而引发他们或短或长的一些关注和思考,在现今的央视女记者女主播丛里,确实很值得赞赏很值得傲娇。但是,也仅止于此而已。柴静她当不起更大的光环、更重的头衔,虽然,这已经被媒体、名流以及随之而来的大众哄撮着牢牢的吸附在了她的名字之前。即使如此,我仍然没有看她不顺眼,但是,作为一名具有普通思维没有任何媒体从业经验的观众,以我有限的观看体验,我觉得她的节目太软,主题和选材没问题,幕后编导央视出来的顶级配置勿容我们置疑其专业性,所以,太软,还是她的内功不够,就好像一名剑客,手持倚天剑却一剑挥不出直逼人心的剑气。也是这份太软,让我丧失了追她节目的动力,这导致了我看她的节目少,循环回来也是我现在无从评论这份太软是不是应该归咎于网上颇有争议的她在镜头上呈现出来的善感;尽管她和她的节目组都在刻意淡化之,使之尽量表达的看似不经意。当然,阅历和人的性格以及成名之后的框架化符号化也对她的专业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总之,我在她的节目里找不到和他的名记名头相符的实过挺昂的感觉

以上,是柴静的本职电视工作。说回她的文字作品看见,我真心觉得,这书她不应该出,写下来留着自己日后把玩,留着博客上和柴迷们交流,怎样都行,就是不能堂而皇之的出版,并且邀这么多名人柴迷高调推广。一来,这本书过于絮叨,流于小女生情怀。我想柴的本意是要把这本书当成其电视节目记者生涯的一个延伸阅读,从而强化深化无论是电视观众还是文字观众对她做过的这些节目主题和主体的思考和关注。可是,如果读者恰巧看过相对应的电视节目(我相信应该是大部分的读者),很可惜,看过这本书不但不会给电视节目加分,相反,在叨叨叨的柴文字中——此女作文倾向于用一些貌似质朴其实很端很文艺因为文艺所以没有实际逻辑承托的长词组——很容易游离于电视节目所要表达的主题之外且行且远。二来,如果说,我们把这本书抽离出电视节目“看见”的框框,纯粹当作一位才女记者的文字作品和个人成长心路历程来欣赏,那我还是不得不说,柴的文字太软,而且聪明如她太知道太要表达自己好在哪里,就好像一个长的挺美的小姑娘,很知道自己美在哪个部分就拼命突显之。这也没什么不好,只是我的口味更加偏向于那些长得真水灵却不自知或者更精确的说是不显摆甚至有些可以弱化的女生。我的这两点感想,第一点是柴本身的软肋,第二点纯属个人口味

买也买了,看也看了,不会推荐给真爱文字真心文艺的老中青少年们

晓说
是我懒得在优酷上追视频,——盖天晓得我在岛上要上墙内的网站在线看视频是有多龟速,而且,矮大紧的形象实在太恶劣,几十分钟看下来,我还真怕自己得针眼——所以,就买了此书,当作厕所读物、快速读物。因为期待不高,或者说,基本没什么期待,所以一遍翻下来,不过不失的。矮大紧确实当得起博学强记的才子一名,他也可能是目前国内文娱圈混得长久又长袖善舞的一群里最有文化最有常识的一个了。他最明显的好和强项就在于,他,很有自知之明和分寸感,而且很明显这份自知和分寸来自于幼功而非后天自己摸索训练起来的。我想,这和他的家教有关,他有一双好父母

晓说这档节目和明朝那些事儿那套丛书一个性质,把正统严肃的历史、话题用大俗话加插些戏谑宣讲开来,类似以前茶馆里的说书先生。当作群众普及教育,我觉得挺好,嬉笑怒骂皆文章,也或者观众听众群里有那么一二位听进去之后真激发了兴趣正儿八经的坐定下来扎进专业堆里日后成了得道高人,也是未可知的功德一件

这本书,忠于原版,也没加太多其它花里胡哨的旁枝末节,又卖得不贵,当作快速读物,如厕时候、候机时候,翻翻看看,不用细推敲,多好

三十六大
如今各行当里风生水起引领风骚的,十个里面起码七八个顺位被冯唐和冯唐的同龄人们给占了,让我等七零后望其项背,叹尤不及。当然,冯唐比这些强者、成功人士更强更成功的是他的无可比拟的吸引众多女文青的高度专业的文艺规格,无论文字还是古玉,甚至那座他时不常要在微博上贴图背景里秀出来的四合院子;这些个,随便一样拿出来,就够可以了,且别说它们仨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高度整合。可是,关于这个人我是这么想的,冯唐,和周杰伦蔡依林其实一样,就是个被包装好给推出台面的明星化的产品名称,至于怎样包装和推出一个品牌,对于这位咨询业界的资深玩家,外有广阔人脉内具专业实践,可说是举手之劳。其实掰开了看,作为社会关系里的任何一种对价关系,职场也好情场也好,商场上长袖善舞也好屋里厢承欢膝下也好,身边的人,对他,该骂的还是要骂,该恨的还是要恨,都一样一样儿的

说回三十六大。冯唐的杂谈文字够冼练——不像我一开打就刹不住——三十六个回合的各种大里,多多少少,七七八八,的,字不多,理儿也说得透,且犀利背后有人情练达的温和。算是年过不惑的主流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对于自己多重人生的一个阶段性小结,独乐乐不如终乐乐遂与君共享的意思。很不错看,然,我又不敢放胆了向他人推荐,生怕,有人一个没看岔了,错把人娱己娱人的随想小品文当成职场必胜法则、人生成功学秘籍之类来狠读,读完之后还真照着做,非把自己的生活拧把成一滩淤泥只能怪天怪地怪社会顺带着仇富仇成功。其实呢,这三十六大,任何一个智商正常、主流、靠谱的男人,到了冯唐这个年纪,都能说上七八来,只是,他们中,有的不擅写,有的不会说,最重要的,他们的随感随想没有冯唐这份俗世的成功撑着,说了写了也没人听没人看。你不信?!请问同学你,爸爸的言传身教你有听进去几分几厘

穿过三十六大往前看,跳过我没看过的不二,直接回到万物生长系列,这也很不错看。就我个人来说,因为我的内心还是深深的粘在少年时代没有往前走,我更偏爱万物生长三部曲,而且觉得,冯唐他再怎么写,也不会超越这三部曲了。不恰当的说,就好像如今被万众唾弃的石康,文字生涯止于晃晃悠悠搁笔之际

最后,我于过去的十二个月内的阅读中,必须要强烈的贴心顶肺的推荐的,只有——八十年代中学生,这本摄影作品集;只有,没有之一!

此条目发表在// 日光底下无新事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