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in Call是我认为继华尔街1之后能又一部载入金融业电影史册以及位列MBA学生必看的xx部电影之一的作品。无它,唯其在大屏幕上对于现实入木三分的挖掘以及分寸的把握。这一点上,两部作品完全旗鼓相当,也是我觉得它们是应该当选商学院教科书当之无愧之处
不过,私心里,我还是给margin call更高一点点的评分,原因有二
第一,华尔街1是一部故事性很强的电影,它拥有一个剧情和人物情绪跌宕起伏的剧本,所以,导演和演员将其呈现在大屏幕上时更易表现和突出矛盾冲突,更加容易刻画和丰满人物的形象。而margin call的情节简直dry到爆,简单说来,起因于一个小啰啰发现了公司风险管理上将会导致破产的一个漏洞,然后层层上报,各级头脑凌晨时分从各地汇集到一处,在半宿之间,制定出嫁祸于市场的奖惩方案,并在公司内部顺利找到替罪羊。所以,整部片子,开会的情节占据了一大半的内容。而且,高层开会,这么严肃的内容,注定不会有爱恨情仇,注定不会有飙泪、对骂、或者心灵鸡汤的对白以及慷慨激昂的演讲。什么都不会有,除了一张张肃穆的面孔,以及办公室里永恒的铮亮铮亮的白炽灯光,一如我们白天所经历的。由此可见,要把这么枯燥单一的情节一分一秒的放大在屏幕上撑满90分钟,对于导演和演员的要求是要有多高。导演或者家学渊源,尚能轻车熟路,而对于一票尚未达一线的好莱坞演员,要在苍白的单一空间里无论自己还是演对手戏的人人一张poker face也不知道他们出的什么法宝偏偏演尽百态,真真不易
其二,华尔街1的后来仍然落了俗套,最终,感情左右了理智,好人战胜了坏人,… … 这样的结尾的确很鼓舞人心,不过也就是鼓舞到影院灯光打开之前。而margin call就放任现实贯穿到最后一秒,被解雇的、要承担经济萧条的直接影响的,永远不会是这些始作俑者们,即使他们之后真的有为他们所作的担上一丁点儿责任,再次之前,他们的所得也足够上岸了。往下一层说,中间的管理层,交易员们,他们不把这些烫手山芋抛出去,市场终有一天也会因此崩盘,他们中的大多数铁定要失业,他们把这些烫手山芋抛出去,市场仍然会崩盘,该丢饭碗的还是会丢饭碗,可是在此之前,除了离职金,大家还可以拿到一笔丰厚的抛山芋酬劳,换了是你,你选什么?!乱世之中自身不保,又身处现实中的现实的圈子里,又有谁会是达济天下的仁慈的主儿。这部影片最美妙的一段就是结局,人人各取所得,皆大欢喜,而屏幕之后的大背景隐隐是一场世纪大危机的开始。身处观众位,你感慨,你嗟叹,甚至你不忿,可是转头元神归位再一想,不禁哑然失笑,这这这,说不得可不就是你我他么,简直太妙了
然而,margin call唯一的不足之处,也恰恰就是它的太专业太现实,它让懂得人沉迷在这九十分钟之内,分分秒秒如痴如醉的身临其境,惜乎懂得人就这么一小撮,大部分人是冲着看热闹去的,肯定是要闷到半途昏睡过去的。所以,我都有帮它设计好了在国内上映的广告宣传词——margin call,懂得入!
题外话——margin call在岛上的译名为孖展风云,孖展是港人把margin音译过来的港岛金融名词,风云,依我看,一定是企图和之前两部港产的所谓金融片窃听风云1/2拉上关系以推动票房,也一定会因此有大队不明真相的港人一窝蜂的跑进影院然后一窝蜂的在网上恶评如潮。窃听风云1/2我都看过,的确是好看的商业片,不过也就止步于好看的商业片,看完之后脑瓜里不会留下任何残渣, 很节约脑细胞和脑容量。而号称它们是金融片,简直贻笑大方,充其量不过两部批着金融毛皮的江湖兄弟枪战片,以仇恨为起点,以同归于尽为终点,这中间,以前是靠贩毒卖军火开赌场为过渡,现在不过是换了简单的股票买进卖出作桥梁。不过,这也的确很符合港人皮肤烂淫的文化层次,无论导的演的还是看的,统统一味追求感官的表面刺激,从来也不待见稍微能beng~~~er的一下哪怕轻轻抚触一下灵魂之弦的艺术表现——以上这段,指桑骂槐,只为了发泄一下本姑娘心中对于宝岛一村和滚石30年总也不来岛上的不满之情,一定是主办方嫌弃岛人文化素养低怕买不到好票房!一定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