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中好些生孩子早的,娃儿们已经到了够资格上兴趣班的岁数,所以,网上的宝宝相簿里常能看见朋友们炫耀下一代大作或者才艺的照片,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只一律西式舶来品,随手一指,就有芭蕾、跆拳道、国标、滑轮、西洋乐器、油画水彩,之类
我是愣伐生头想到,为什么就不兴幼儿/少儿戏曲类开班设科的呢。我这一代幼时,兴趣班的种类已经西风压倒中风,我自己学过的就是小提琴和手风琴,不过当时总还能见到有书法班,国画班,乐器也有练琵琶二胡长笛的,就只没听过戏曲班,可见,这不是一个纯粹的文化传承问题,想来总有我探不到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或者有人会说,小孩子唱戏学身段苦,难道芭蕾钢琴这些不辛苦吗?而且,极大多数兴趣班不就炼一票友呢吗,又是从童子功练起,至于有多苦呀。又说戏词太深奥,其中帝王将相男女情爱国仇家恨,小孩子不好教。可是,难道戏曲里点到为止的打打杀杀眉来眼去有比现在的影视节目以及广告里的更限制级吗
或许有人还会说… 我劝你先放下一切预设前提。只我这里简单看,戏曲倒是一科再好不过的兴趣班了,唱念做打里小朋友不仅身体体态可以得到锻炼,还在以一种孩子们习惯的动态方式中体验到历史人文文学声乐;甚至服装舞美配乐也能结合到国画和国乐,而读多了唱词指不定就由此及彼的对古文和书法产生了兴趣,简直就是一科全能的项目
在小朋友中普及了戏曲,还能衍生出其它一些额外的好处来,比如说,小时候的舞台表演很可以为成年后职业生涯所必须的presentation打下扎实的基础;戏曲里的眉梢眼角乃至于手指尖都是戏,可以极大的丰富青春期及其之后的感情告白时的演绎方式和层次;还有,化妆应该也能用上吧 (反面例子就是姑娘我至今仍然没有学会怎么给自个儿上眼线);此外,某些地区某些学校就不用再劳财伤命的在某些特定日子强扭瓜似的让学生们穿上所谓的汉服丢人现眼了
所以,少儿戏剧班,一方面,这么多新生儿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戏剧界这么多演员和老师现在也不是full capacity的有商演机会吧,怎么两边就没有契合出一个教育产业呢
——以上,愣伐生头并非无缘无故。是刚看凤凰中文台每周日晚的一档 “中国大剧院”专题节目,这一期和上一期都在介绍国内的实验话剧,看到有出话剧的导演起用了四位戏剧专业演员,攫取了中国戏曲表演中的身段来体现一部欧洲作品中要表达的哲理。播的一些话剧彩排的片断,我正看着觉得特别靠谱之际,这个“愣伐生头”就自己跑进我的脑子里了。虽说,我对人类在二十一世纪及其之后的繁衍持一贯的悲观失望以及抵制态度,但是,我仍然没有失去对这一领域指手画脚表达个人观点的权利的吧,尤其,基于已经客观存在的这个庞大的下一代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