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屏幕

看隐婚男女,完完全全的单纯冲着e神和奶茶去的。结果,还好是碟片,我买的碟我做主,开场半个小时后就被我喊了卡

我倒不是非要编排导演编剧是白痴,真如是倒也情有可原。他们很显然是正常人,就是恰巧在出产这部电影的时候不知怎么就金贵得连脑细胞也不肯多伤一个的敷衍出这么些个外强中干的浮夸场景配着生拉硬拽的剧情,简直就是男版的电影杜拉拉

电影不等同于纪录片,放大在屏幕上是一定要有戏剧的夸张成分在里头。只是,高于生活的艺术必须首先实实在在的源于生活。你要拍出好看的办公室白领生涯,当然不会想要主角配角一律黑衣黑裤人人埋头闷坐在电脑前噼里啪啦连旁白都是通过公司邮件往来传递就是一部电影。可是,也不用置基本常识于不顾的臆想断定一个私人办公室就广褒无垠到好似一个球场,而所谓女强人凡跟人对话就是双手撑在台面上身体尽量前倾到恨不能唾沫星子直扑过来,还有,高级别女上司要跟低级别男下属调情一点矜持的心理铺垫也不带的直脱口而出,以及,人妻可以假公济私直入先生女上司的办公室问东道西指桑骂槐——这还只是我看到的半个小时内的剧情

饶是这样,我还是端坐了半个小时,倒不是我想看它能有多烂,而是因为我在思考,很明显这类时装大片是要往穿prada的女魔头的风格上靠,而之前宣传电影杜拉拉就用过类似的文案,但是结果却是东施效颦。再延伸开来说,有不少口碑颇佳的取材于专业人士的香港电视剧,有律师,警界,飞机师,医师的,有几套拍了一辑又一辑,收视率仍然长盛不衰。我很相信,这些舶来品,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剧,其情节对白让业内人士看来肯定也是如同儿戏,可是,为什么观众就是买账呢。我想,无非是因为编导人员肯用心做减法,既然剧情非要夸张夸大,那么就尽量在场景道具服饰上靠拢写实和朴实。这就和穿衣服搭配一个道理,用了夸张的配饰,那么衣服就简单明了些,而如果衣服本身很出挑了,那么配饰越简单越好甚至可以忽略。而国内这两部商业片子,把所有能出位搏眼球的元素较着劲儿的层层叠加起来,真真是,不仅对观众的智商,也是对观众的眼球,又一次的糟践

和隐婚男女不相关,最近我会推荐的电影为2010年蒋雯丽导演的我们天上见以及2005年侯孝贤导演的最好的时光,而想看的电影是观音山

此条目发表在// 日光底下无新事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